清除過去 3
分類:也有不酷的時候
2009/08/06 08:30
事實上,我的算計,其實是比較合乎經濟效益的。
因為我如果國中畢業,就花五年時間密集的學習法語,然後出國去念大學碩士博士,
比我唸完好高中(念一堆沒用的垃圾浪費人生)好大學再出國,更有效率。
我花上人生尚未知道自己要選啥專業的五年,去邊念語言邊思考,
由於沒有繼續升學的壓力(五專畢業就可以工作了,高中畢業大概找不到頭路),
我可以好好想想,我接下來,大學到底要讀啥專業。
但是,當時為啥不敢一直堅持,並且提出我的算計論點呢???
因為我自己也很「虛」,不是太有把握說,這樣的算計沒有錯。
畢竟,我只有十五歲,天知道我假設的世界運轉方式,是不是對的。
萬一,我的假設是錯的,然後,
老了才後悔「我也有考上明星高中大學,只是我沒去。」,人生很遺憾呢?
到底哪種才會是「遺憾」????
因為不確定,所以,所以,我「很聰明」的一直都在同時做兩件事,
結果是兩件都沒法做到滿分。都只能做到七十分。
一件是符合社會期待,學習主流想法。
一方面則是做自己,努力的抵抗主流。
累得半死。也多花很多錢跟力氣。最糟的,效果沒有比較好。
我現在老了,才發現,那個想法很蠢。因為我那時很小,思想境界只及於此。
我現在才知道,到我這種年紀時,大凡長進的人,都不需要學校的光環加持。
你知道李歐塔是哪裡畢業的?你知道德西達在哪裡教書的?
就是張宗謀說的那句話:你到四十歲,還在說你是台大史丹佛的,就表示你什麼都沒有!
我多年前聽到張宗謀的這句話時,真是震撼。
從此開始學習,用實力看人,不用文憑看人。
後來,當然又看到陸以正大使說,要學會不看頭銜的惦人份量。
這說來簡單,做來很難。
因為你忽然發現自己之所以只能用文憑看人,
是因為自己跟這些人都一樣,除了明星學校的文憑外,根本沒啥實力。
你根本就看不出來,所以,你只能用人家的明星光環來判斷。
這個發現,終於讓我挖出了,為啥我這一路走來一直都幹蠢事的癥結。
這個三重「蝕」的作用,就是洗清啊。這個八月,就是跟「過去」徹底了斷的時刻啊。
類同的觀察指標是1990八月,跟1999一月底二月初。
於是,我很小心的檢查,我有沒有跳出我的 pattern。
這是一個十幾年一次的轉換切口,這時若沒跳出去,就會再也跳不出去了。